<壽司郎海外成功的秘訣>
壽司郎與藏壽司你更喜歡哪一家呢?
留言告訴我們吧!
今年7月,大型迴轉壽司連鎖店:藏壽司,宣布將退出中國市場,並於年底前關閉在中國僅存的兩家門市。上個月底,該公司關閉了在上海的第一家門市
開幕之初,店內熙熙攘攘,當地顧客絡繹不絕,而藏壽司則立志要開100家店,因此藏壽司負責人的“只是沒趕上好時機”這句話,多少帶著一絲遺憾。
與此同時,競爭對手壽司郎 (Sushiro) 在中國市場的份額穩步提升。同為迴轉壽司店,這兩家連鎖店的境遇為何如此不同?
餐飲企業在海外擴張時,主要有三種模式:透過特許經營擴張、與當地企業合資擴張、透過直營店擴張
麥當勞以特許經營聞名,而星巴克則透過合資企業擴張門市。就藏壽司而言,該公司基本上是在當地設立子公司,並經營直營店。事實上,當它進軍中國市場時,就成立了「上海藏壽司餐飲管理有限公司」,並投入自身資源進行門市拓展
開設直營餐廳的優點之一是,在保持食材和服務品質的同時,能夠傳達品牌價值。另一個重要優勢是,能夠輕鬆推出符合當地市場的產品。事實上,他們在美國也設立了當地法人,利用科技推出了在地化菜單,並獲得了當地民眾的一致好評
事實上,受新冠疫情影響,藏壽司在上海一家大型購物中心開設的第一家門市被推遲了三年,至2023年6月開業,而福島第一核電廠污水問題也給這家餐廳帶來了衝擊。中國經濟低迷也帶來了重大影響,導致餐廳之間爆發價格戰
然而,壽司郎卻正好相反,海外業務整體發展勢頭強勁。2020年9月,海外門市數量為38家,且僅分佈在韓國、台灣、香港及新加坡。但到2025年4月,門市數量將達到200家,除上述四個地區外,還將拓展至印尼、泰國、中國大陸和馬來西亞。預計到2025年9月底,門市數量將達到約240家,比上一年增加30%
雖然選擇店址、確保食材來源等因素都很重要,但餐廳屬於服務業,只有聚集高素質的員工,提供優質的服務,才能獲得許多顧客的支持
中國的飲食文化向來有「不吃冷食」「不吃生食」的傾向。然而,2010年代,上海等大城市陸續出現壽司店,也被認為改變了中國人的味蕾
然而,這些壽司店多為日本的高級壽司店,主要吸引富裕階層、因房地產轉售賺取巨額利潤的人,或用於商務接待的場合。壽司是否真正被接受,仍存有疑問。這些店鋪的受歡迎,更多是因為高級日式料理店的風格,而非壽司本身
到了2010年代末,日本的迴轉壽司連鎖品牌開始大舉進軍中國,卻因飲食文化的差異而面臨挑戰。根據專注於中國餐飲業的分析機構發表的《2025日本料理發展報告》,列出了當前壽司店的熱門菜單排名。從中可明顯看出日本與中國消費者喜好的差異
從排名來看,除鮭魚外,幾乎沒有以「生魚」為主的壽司。此前被認為極受歡迎的鮪魚,排名已跌至19位以下。熱門菜單多為蝦、蟹、章魚、貝類等非魚類海產,且大多為加熱處理的食材。報告中特別指出,「加熱食材的趨勢正在增加」。此外,章魚燒、拉麵等非壽司菜單,也成為壽司店的熱門選擇,名列排行榜
由於東亞海域魚類的漁場位於黑潮圈,距離中國沿海城市較遠,因此中國人多食用近海的蝦、章魚、貝類,而魚類則以淡水魚為主。淡水魚因寄生蟲問題及泥腥味,需徹底烹煮。因此,中國的飲食習慣中,僅有貝類等少數海產會生食,而魚介類多以加熱烹調為主,這樣的飲食文化已根深蒂固
壽司郎在中國大陸門市的菜單中,生食菜品比例控制在不到一半,並大幅增加了加熱食材的選擇。菜單中甚至包括叉燒、天婦羅等握壽司,與其說是壽司,更像是飯團內餡的感覺
相較之下,藏壽司在這方面的應對顯然不足。或許是因為希望中國消費者能理解日本壽司文化,或是受到在台灣市場成功推廣生食的影響,藏壽司的菜單中有近六成是生食菜品。
在中國的美食點評服務「大眾點評」上,針對藏壽司的不滿評論雖不算多,但仍偶有出現,內容多為「食材有腥味」
像藏壽司這樣的連鎖品牌,應該不會使用變質的食材。很可能因為生食菜品比例過高,導致不習慣生食的中國消費者攝入過多生魚介類後,感到不適。這或許類似於日本人吃到油膩的本格中華料理,雖然當時覺得美味,但事後卻感到胃部不適的現象。
因此,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。壽司郎每盤價格從10元起,藏壽司則從12元起,但根據大眾點評的用戶實際消費金額平均值,壽司郎為「120元至150元」,而藏壽司僅為「100元左右」。換句話說,壽司郎顧客傾向點餐更多,而藏壽司的顧客則適量而止
這在中國餐飲業中,對於被視為比味道更重要的「飽足感」產生了顯著差異。由於菜單構成的不同,壽司郎能提供這種飽足感,但藏壽司司因生食菜品過多,可能讓消費者吃到一半就停手,未能提供足夠的飽足感
此外,壽司郎始終提供5元至8元的平價服務菜單,讓顧客能以這些菜品填飽肚子,再透過高級菜品享受美味。這種同時滿足「飽足感」與「美味」的策略,正是壽司郎受歡迎的原因。當鮭魚或鵝肝等熱門食材列入服務菜單時,週末排隊人數動輒達數百組並不罕見
另外,雖然看似細微,但壽司郎提供烏龍麵和拉麵,而藏壽司僅提供烏龍麵。在日本,難以想像在壽司店吃豚骨拉麵,但對中國消費者而言,「日本料理=拉麵」。此外,壽司郎還能滿足消費者想吃溫熱湯品、填飽肚子的需求。深入研究中國的飲食偏好,不過分拘泥於壽司店的框架,成功打造出以壽司為中心的日式餐廳模式
日系餐飲企業在中國市場的失敗案例屢見不鮮,真正成功扎根的僅有薩莉亞(Saizeriya)等少數品牌
在壽司、日本料理、居酒屋等日式餐飲領域,中國企業已成為主要參與者。這不僅限於中國,在歐美地區,大多數日本料理店也由中國人經營。在法國,甚至出現了「Chiponais」(シポネ)一詞,這是「Chinois(中國人)」與「Japonais(日本人)」的合成詞,指中國人經營的日本料理店。這些「Chiponais」並非抄襲,而是以不受傳統和食束縛的創意料理受到歡迎
相較之下,由日本人經營的日本料理店往往過於拘泥於傳統,遺憾地失去市場青睞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像壽司郎這樣既理解壽司傳統,又能靈活推出大量創意菜單的日系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成功,意義非凡。能否將正宗、地道的風味,升華為符合當地人口味的創意菜單,將是日系品牌成功的關鍵
截至2025年9月的上半年財務業績發布會上,壽司郎執行副總裁兼海外業務負責人加藤広慎表示,公司海外業績強勁的原因是「我們擁有一批優秀的人才,而且我們的培訓進展順利」
任何餐飲服務業進軍海外,都需要建立一個既能兼顧各國文化,又能共享經營核心的組織。否則,就不可能打造出真正受當地消費者喜愛的店
壽司郎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成就,是因為它擁有一套機制,讓敢於挑戰並取得成果的人獲得晉升。海外法人的代表也是如此。這些海外法人的代表在被派往海外之前,曾擔任壽司郎日本國內的銷售經理,管理約100家門市。由於壽司郎每家店的銷售額超過3億日元,因此他們將負責一項規模達300億日元的業務
某種意義上說,該公司在日本的成功培養了優秀的人才,進而支持了其在海外的快速成長。因此,該公司累積了在海外取得成功的經驗,並最終在各國實現了快速擴張。鑑於該公司在日本的成功,壽司郎海外發展的真正考驗或許才剛開始!